2006年1月3日,星期二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·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记者暗访:黑车打不尽只因有温床
本报记者 徐晓

  几天前,记者接到市民来电,反映杭州延安路龙翔桥一带“黄鱼车”活跃的情况。据了解,龙翔桥一带车辆私自拉客非法运营的情况已有时日,有关部门也曾重拳打击,为何“黄鱼车”还是屡禁不绝?坐“黄鱼车”的乘客,权益、安全都有保障吗?前天,记者以乘客的身份坐上了往返杭州市区和萧山的“黄鱼车”。

  黑车蛰伏
  元旦这天下着小雨,龙翔桥公交总站并不拥挤。记者提着一个大包在515站台附近转了一圈,一名40多岁的妇女就神秘地凑到记者身边问:“是不是去萧山?桑塔纳。”记者用普通话问价格,被告知“20元”,记者改用杭州话后,价格就变成了“市场透明价”——10元。“你要求送到哪我们就送到哪,还能省下打车费。”
  记者“动了心”,随这名妇女往车站后面的巷子里绕。路上这名妇女告诉记者,原来车子都停在车站边上,现在运管查得严,只能躲到比较远的地方。
  记者上了一辆黑色桑塔纳轿车,此时车上已坐了一名打扮入时的女孩。在与司机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,坐这些“黄鱼车”的一般都是回头客,多为常来往两地的“白领”,有时客人一个电话打来,司机会上门接人。
  由于一直没有第3名乘客出现,车上的女孩开始抱怨,跟记者说这种车一定要搭满4个乘客才走,不然包车就得要40元,“太不合理了”。记者顺着话题向司机打听赚头,这名自称姓李的司机说:“每个月2000到3000元。下岗后找不到工作,只好开车拉客人养活一家老小。”

  路上惊魂
  好不容易凑到4个人,离记者上车已将近1个小时。临开车前,司机提醒乘客:“万一遇到检查,大家千万别慌,告诉他们你们是我朋友就行。”路上,司机开车非常“潇洒”,为了超车不惜多次驶出行车道,在应急车道快速行驶。当记者表示这样很危险时,司机脸色沉了沉,但还是满不在乎地说:“害怕就闭上眼睛睡觉,这车上了乘客险,出了事我肯定会负责。”当记者表示司机不给车票没法找他时,对方沉默了。
  记者又挑起检查的话题,这次司机带点得意地说了很多:车在路上开着时不会有人查,因为很难抓到证据,就算被拦下来,只要乘客不配合,运管也没办法查处,“除非在上下车谈价钱、收钱时被抓个正着。”

  方便之选?
  最后司机挨个把乘客送到目的地,没有路边或车站一丢了事,倒让记者意外。临下车前,记者听身边的女孩感叹了一句:直接送到家门口,毕竟还是这车方便啊。
  记者不由心里一动:是否这就是乘客选择“黄鱼车”的原因?一路行来记者看到,“黄鱼车”价格比工交车贵1倍,司机拼命赶路安全行车意识寥寥,万一出事无凭无据索赔千难万难,为什么这样的情况下“黄鱼车”还是受到了一部分人的欢迎?除了部分乘客存在侥幸心理等原因外,“黄鱼车”所提供的方便看来也是重要原因。
  记者从杭州市运管部门了解到,由于城郊公共交通配套目前还不完善,无证营运车因此获得了生存空间,突出表现在城乡结合地带,如各镇通往各村的交通,有的地方非法营运车甚至成了运输主力。

  堵疏结合
  运管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如今的“黄鱼车”司机越来越“精明”,执法难度也越来越大。前段时间,杭州市体育场路上查到了一辆专跑萧山国际机场的“黄鱼车”,车子挡风玻璃上贴着一张写满了运管稽查车辆车牌号码的小纸板。另一方面,暴力抗法的事件也时有发生。这些因素都给执法工作也出了新难题。
  而在重拳打击非法营运的同时,有专家认为,在公共交通不完善的情况下,其他交通方式如能弥补现状的缺陷,则是具有合理性的,有关部门可以尝试转换思路,将他们引导、纳入合法渠道。堵疏结合,才是整治之道。